癌症希望基金會了解罹癌後可能的恐慌與各式擔憂,除了本會提供的相關衛教手冊,也向各界募集癌症相關書籍供癌友、家屬閱讀。歡迎至各區希望小站借閱,進一步詢問可電洽 0809-010-580。
9歲女孩的勇氣學堂
小馨&小馨媽媽
心情分享
我畫下了小丑。
我告訴媽咪,小丑的眼睛很醜。
媽咪說,小丑的眼睛一點也不醜。
小丑帶給很多人歡樂,小丑和妳一樣有一顆仁慈的心。
小馨
內容簡介
如果一個9歲的孩子,都能做到。面對人生,我們還有什麼好恐懼的!
一個熱愛生命,熱愛學習的孩子!一個為孩子受教權而奮鬥的母親!9歲小馨和媽媽共同寫下,一本充滿生命力的書!
大人生病,去上班都是難以言喻的辛苦,何況是一個孩子!
但9歲的小馨,即使是疼著,也要上學,
因為再大的病痛,都阻擋不了她想學習、想探索世界的心!
生命,有時就是會讓我們猝不及防。從小活潑愛笑、功課出色的小馨,卻在9歲時,罹患眼癌。當時,她畫下的「小丑」,至今仍揪著媽媽的心。
當治療開始,世界轉為黑暗,但小馨媽媽為她爭取回學校,成為一道光。從小愛閱讀的小馨,在這段有光的日子裡,讀了100多本書。她從沒因為病痛,而停止探索這世界。
對於生命,你會驚訝於9歲孩子的看法,當同病房的病童離開人世,她說:「世界上又少了一個人。」當大愛電視台報導她的故事,她大方告訴記者:「不一定沒生病才可以快樂啊!」她在新年許願,只許兩個願望,她說:「要把第三個願望給需要的人!」未來,她更想替兒癌募款。
如果你正為生命裡的挫折而失意痛苦,如果你正為命運對你的不公而憤憤不平,那麼請看看這位9歲的女孩。她的文字,她的圖,她面對病痛的方式,充滿動人的生命力。
9歲女孩的勇氣學堂
小馨&小馨媽媽
心情分享
自然就會抗癌──罹癌醫師的科學觀點
大衛.賽文—薛瑞柏(David Servan-Schreiber, M.D., Ph.D.)
心情分享
癌症潛伏在你我體內。我們的身體隨時都在製造不健全的細胞,這就是腫瘤生成的原因。但我們的身體也配備了許多機制,得以偵測與抑制這些細胞。
作者薛瑞柏醫師是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精神科臨床教授,也是整合醫療中心的共同創辦人。他擁有醫學博士及認知神經科學博士學位,曾擔任「無國界醫師」組織義工前往伊拉克。1992年在一次腦部造影的實驗中,意外發現自己腦中有腫瘤。
作者接受正統的醫療,病況獲得緩解,但隨後又復發。於是,他決定要研究如何幫助身體以對抗病魔。迄今,他已成功抑制癌症達七年之久。
本書揭露對抗癌症的新觀點,衍生出四個面對癌症的新方法,包括:(1)保護我們自己,對抗1940年以來越來越失衡的環境,環境失衡是促成目前癌症流行的原因之一;(2)調整我們的飲食,減少促進癌細胞作用的成分,並添加大量的植物化學因子(phytochemical),積極防治腫瘤;(3)瞭解並治療心靈的創傷,因為心靈的傷害將會提供促進腫瘤發展的生理機制;以及(4)與我們自己的身體建立良好關係,激發免疫系統,減少促使腫瘤生長的發炎狀態。
《自然就會抗癌》已翻譯成35種語言,在50個國家出版。面對疾病是一種煎熬內心的經驗。薛瑞柏醫師希望分享這些經驗,幫助癌友在自己的冒險旅程上,找到康復之道,而且一路上充滿著美好。
自然就會抗癌──罹癌醫師的科學觀點
大衛.賽文—薛瑞柏(David Servan-Schreiber, M.D., Ph.D.)
心情分享
死亡教我的歌:一個癌症家族的故事
作者/伊麗莎白.布萊恩 翻譯/廖月娟
心情分享
不管你是否有照顧癌症患者的經驗,或是自己本身就是癌症患者,你一定會想:如果我能更了解癌症,我能做的是否更多?
作者伊麗莎白.布萊恩(Elizabeth Bryan)一家人都得了癌症。小妹邦妮中年即死於卵巢癌,沒多久大妹菲莉絲蒂也發現自己得了乳癌,她的父親也未能逃過癌症的糾纏,家族中至少有5個人死於癌症。鑑於家人的癌症病史與遺傳基因BRCA1的突變有關,作者毅然決然切除了子宮、卵巢和乳房,沒有想到2005年6月,她還是被發現得了胰臟癌,生命可能不保。
她在治療期間,她思索遺傳基因對個人、家人以及家族下一代的意義,比較自己和身邊親友的病程發展。發現疾病與悲傷對每一個人的影響都不同,與親友的關係也會改變。
無可奈何之下,她深刻地思索人生,把握活著的每一天,悟出與癌共存之道。在死亡的陰影下她以幽默的態度面對。她對死亡的感受是:「我甚至有一種異樣的興奮,就像即將踏上一趟最驚險的旅程,深入一個從未去過的地方。」
本書於2007年8月2日完成出版,隔年的2008年2月作者即去逝。
作者呈現三種不同的觀點來看癌症:家屬、病人和醫生。不管面對何種癌症的挑戰,本書都將使你獲益良多。
死亡教我的歌:一個癌症家族的故事
作者/伊麗莎白.布萊恩 翻譯/廖月娟
心情分享
天天都是晴天─與癌共舞20年
作者/安妮‧史密斯(Dr.Annie Smith) 翻譯/洪世民
心情分享
生命,因航向挑戰而存在!
獻給和癌症共處的人,以及深愛他們的親友,一個鼓舞人心的故事;
人生,就是當你忙著做其他計畫時,會發生的事。by 約翰‧藍儂
當大好前途正要開展時,癌症卻悄悄靠近……。安妮發現乳房長惡性腫瘤時,還是位忙碌的大學講師兼藝術家。沒想到幾年後,她又罹患卵巢癌。
面對這樣的人生巨變,她不但沒有自怨自艾、怨天尤人,反而以童年時期的知己「小白熊」為主角,用自我解嘲的方式,向大家娓娓道來與癌症彼此纏鬥20年的過程。治療,並沒有佔據她太多的生活時間,每當治療告一段落後,她依舊教書、演講、旅行、打網球、駕駛帆船。
透過安妮的故事,我們可以深刻體會,這位傑出女性,樂觀的接受身體的變化,從未因為癌症而喪失對生命的熱情,她仍勇於冒險、追求生命中的樂趣與喜悅。
【得獎記錄】
◎2007年中時開卷好書獎-美好生活獎
◎2006年行政院新聞局第27屆推介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人文類
◎教育部95年度「徵選生命教育優良出版品」-書畫類佳作獎
◎中時開卷媒體推薦
天天都是晴天─與癌共舞20年
作者/安妮‧史密斯(Dr.Annie Smith) 翻譯/洪世民
心情分享
癌來,我是素人畫家:從重症逆境中成長的身心靈滋養寶典
凌予
心情分享
35歲的夏天,凌予右下腹和肩膀、前胸的莫名抽痛,讓她卵巢與乳房裡的癌細胞一一現形。癌症讓一位才華洋溢的熟女,失去了論及婚嫁的男友,擱下幸福的藍圖。從小到大四度與死神擦身而過,這一次她鼓足勇氣直視死神的傲慢。
乳癌手術後她即刻展開塗鴉、書寫創作,開闢「女媧生命史.乳癌新紀元」部落格,以身心靈整體治療成功地度過艱苦的抗癌歷程,半年後卵巢瘤自動消除,不到一年體力恢復並投入工作。名列死神名單之中,卻意外讓她找到自己另一段被遺落的彩繪人生。她轉「癌症存活率」為「癌的新紀元」,擔綱自己人生的「一代女皇」,獨創年號「昭娣、天心、天佑、幸福、安樂、妖壽……」,改寫人生劇本,展開了不凡的生之旅程。
癌症像是一位導師,用棒喝敲痛我們麻痺的身體,敲醒我們盲目的心靈知覺。傾聽身體內在的聲音,跟著凌予一起來補上這一堂不及格的營養學分,了解重症療癒之鑰,修持性靈,你也可以跟她一樣,幸運地找到人生另一個啟動器。
榮獲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及癌症希望協會舉辦第二屆「彩繪希望」競賽第二名,一位記者、文字工作者,用創意、幽默與樂觀,成功對抗癌症、走出人生低谷的真實記錄,是一本值得分享親友的勵志養身好書。
癌來,我是素人畫家:從重症逆境中成長的身心靈滋養寶典
凌予
心情分享
小婦人的化療日記
楊 洛
疾病與照護
一個前中年期的女子,在癌症肆虐下失去了卵巢
一個女兒的母親,面對可能等不及孩子長大的恐懼
一個男人的妻子,一度以為老公將棄她而去……
小邪的化療真情紀事,以及平凡中品味的幸福定義
精彩日記摘錄
8月8日,2005 多雲有霧
明天,我的肚皮就要被劃開長長一道口子,至少一邊卵巢將被割除。而那個在小腹頻頻作怪、尺寸接近一顆柚子大小的腫瘤化驗結果,將決定我日後的生涯規劃(冠冕堂皇的說法罷了。其實,我一向是過一天算一天)。
我應該緊張、害怕,甚至哭泣的,不是嗎?然而,所有的感覺,這時已經被強烈的飢餓淹沒了。差不多二十個小時沒吃任何東西了,我渴望吃幾片餅乾、幾口米飯。Anything!即使我敬而遠之的苦瓜和木瓜也好……
不行!我不能繼續耽溺於口腹之欲,這,會把人逼瘋的。那麼,除了飢餓,除了偶爾冒出頭的緊張感,是不是還有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呢?
閉上眼睛,我想起許許多多美麗的事物:海邊的潮聲、女兒的新生初啼、小學第一張獎狀、初戀的感覺、薄脆的原味洋芋片、深夜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還有幾本好書……
小婦人的化療日記
楊 洛
疾病與照護
35歲的生日禮物:Iverson抗癌日記
Iverson
心情分享
若依照著人類七十五歲的平均基本壽命來看,三十五歲,應該正是生命的精華時期。如果此時有人向你宣告:「你的生命可能快走到盡頭了!」你會有什麼感覺?又將怎麼去面對?
35歲的Iverson,在生日前一個月收到老天送他的大禮──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三期──獲知消息時的他沒有怨懟,不曾哀慟。他對自己說:是誰規定罹患癌症就只能絕望無助?如果疾病不是我叫他來的,那至少我們可以決定用什麼態度來面對!
作者認為,他得了癌症是好事。
在他剛住院的那些天,心中反覆思索著,同時35歲前的人生也像電影般的在腦海裡一幕幕飛過,他想到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為什麼我的人生居然有著那麼多的疑惑?」到底是賺錢重要還是健康重要?家人重要還是事業重要?時間重要還是好好吃頓飯重要?成就重要還是朋友重要?電視節目重要還是睡眠重要?口感重要還是營養重要?……?……原來人生有這麼多的困惑啊。
但是生病之後呢?剎那間,一切都變得清晰。
他頓悟了!因為老天給我一條沒得選擇但卻是最好的路,他不再有任何疑惑、不需遲疑,該吃飯就吃、該休息就休息、該運動就運動、該陪家人就陪家人……因為維持身心健康才是人生旅程最大的本錢。反觀一些自以為還健康的人士,卻還每天帶著無數的疑惑出門,感謝老天!真的是幸運多了!
樂觀的天性、「不正經」的性格,幽默抗癌鬥士Iverson以「從癌症戰場勝戰回來」過來人的身分,告訴大家如何預防癌症、克服癌症,並以幽默樂觀的態度,把握現在,活在當下!
35歲的生日禮物:Iverson抗癌日記
Iverson
心情分享
這一次,我絕不放手!
江映慧
心情分享
這本書出自一位心思纖銳又才華洋溢的業餘作家之手,在青春壯年時她罹患了癌症,經歷多場命運拔河後,退下了人生舞台。
她不是要教大家如何走出病痛,而是要將生病後所見到的另一種人生,與更多的人分享:也提醒我們謙卑地看看自己握在手上的、以及正在失去的,是些什麼。
她希望寫下的日記,能讓讀的人不管有沒有生病,都能讀來沒有負擔與壓力,而不是只看到一位病人的痛苦呻吟,因此,她總是盡量在身心比較平靜時,寫下自己的感覺……。
這一次,我絕不放手!
江映慧
心情分享
癌症患者諮商手冊
作者/Mary Burton & Maggie Watson 翻譯/楊惠卿、張琦敏譯
疾病與照護
癌症患者諮商手冊(Counselling People with Cancer)是本實用的指南書,由兩位卓越的心理學家執筆。他們對於協助病患及其家屬面對與克服和癌症相關的心理問題,有多年的實務經驗。
定期與癌症患者接觸的健康照護人員,以及工作涵蓋諮商要素者,是本書的主要訴求對象。更廣義來說,自問「我要如何有助於因應癌症的情緒面向?」的人,也可能會對此書感興趣。
本書以清楚實用的語彙,解釋了從宣布「壞消息」、因應疾病與治療、面對常見的溝通問題,到處理家庭與性議題等不同疾病階段時,該期待與聆聽什麼,且該如何回應癌症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需求。藉由心理動力、人本主義,以及認知行為三個主流諮商模式的討論,對於諮商進行了全面性的概覽。
最後一章討論專業議題,並且對於提供諮商服務給予實用的建議。協助病患及其家屬因應癌症艱苦經驗的心理學家,心理治療師、腫瘤學家與護士,都會發現此書是不可或缺的。
癌症患者諮商手冊
作者/Mary Burton & Maggie Watson 翻譯/楊惠卿、張琦敏譯
疾病與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