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知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關鍵字
類別 子宮內膜癌 友善就業 多發性骨髓瘤 骨肉瘤 腎臟癌 飲食 新冠肺炎 腦瘤 精準醫療 鼻咽癌 頭頸癌 癌症保險 癌症新藥普及 癌症照護 喉癌 癌症防治 大腸癌 肺癌 膀胱癌 肝癌 乳癌 卵巢癌 淋巴癌 口腔癌 攝護腺癌 胃癌 甲狀腺癌 皮膚癌 食道癌 胰臟癌 子宮頸癌 血癌 神經內分泌腫瘤 其他
胰臟癌癌王「胰臟癌」是吃出來的!全家接連確診只因「愛吃糖」 57歲的曹先生由於平日工作忙碌,每到午餐時間常以愛吃糕餅零食來快速解決一餐,周末假日時也喜歡與家人一起選擇到一家咖啡館坐著聊天,並點個下午茶甜食套餐來享受周末悠閒時光。從半年前開始,曹先生不時有胃部悶痛感,但曹先生自認只是普通的胃痛,自行到藥局購買腸胃藥吃,但持續吃了半年仍無見效,近期體重還莫名減輕。到醫院檢查後,曹先生看著血液檢測中顯示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色素皆超過標準值,..詳全文
神經內分泌腫瘤神經內分泌瘤7成好發在腸道!一次看懂與大腸癌差別 癌症已盤據十大死因多年,大部分都會聯想到某個器官的惡性腫瘤,等到癌細胞發展到一個程度才會開始轉移到其它器官。但有其實有一種腫瘤卻是可能發生在全身各處,早期沒什麼明顯症狀,等到有症狀又沒有特異性,因此常被誤認是其他病症,並且被稱做為「類癌」,那就是「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tumor)。目前臨床對於神經內分泌腫瘤並不是那麼了解,但最廣為人知的就是蘋果創辦人賈..詳全文
胃癌飢餓時、進食後上腹部好痛?當心「消化性潰瘍」,不治療恐演變胃癌! 許多人在飢餓時都會感覺到上腹部有些悶痛,或是吃飽後覺得肚子好痛,但要當心,這不是吃太飽肚子撐著了,飢餓或是進食後腹部疼痛的症狀,可能是消化性潰瘍的表徵。一般聽見消化性潰瘍,大部分人都會認為是因為生活壓力太大所導致,台北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吳啟榮表示,消化性潰瘍又包括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7成的消化性潰瘍都與胃幽門桿菌感染有關。消化性潰瘍大多成因爲「胃幽門桿菌感染」為什會..詳全文
大腸癌「黑豹」也不敵腸癌!醫:糞便有血還不檢查,死亡風險增6成4 「黑豹」查德維克博斯曼昨(29)日突然在推特、IG以及臉書透過家人發出病逝聲明,享年43歲,消息一出震驚全球,在推特部分甚至打破紀錄,當天登上第一名熱搜,隔日並由推特官方認證,成為推特有史以來最熱門的紀錄。查德維克博斯曼曾多次演過黑人人權鬥士,並以非裔超級英雄「黑豹」聞名全球,他生前並未對外公開罹患大腸癌4年,獨自積極抗癌,但仍不幸逝世,包括漫威、DC等兩大陣營皆發文哀悼,希望..詳全文
癌症照護癌症病人及家屬 宅家防疫這樣做! 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影響,全國警戒已升至第三級,民眾應勤洗手、戴口罩,減少非必要外出,宅在家配合政府防疫措施,避免疫情擴大及確保個人健康。特別是癌友及家屬(照顧者)擔心癌症治療期間及治療後病人的免疫系統較一般人為弱,更恐懼被感染及後續嚴重的危險。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供癌友及家屬能安心在家健康照護的方法,以降低相關感染的風險。注意感染症狀:密切注意病人、家屬及照顧者是否有以..詳全文
癌症保險活用「補充包」擴大保障 創新保單鎖定健保外醫療 南山人壽商品精算暨數據管理資深副總經理陳維新受訪/癌症希望基金會整理   『台灣的保險市場在亞洲顯得很特殊的一點是,大家很迷戀「終身險」、「有去有回」』,南山人壽商品精算暨數據管理資深副總經理陳維新一語道盡台灣人買保險的心態。早期高利率時代,整體投資環境對保險公司較有利,才有辦法提供既還本又有終身保障的商品,不過仍可發現當時多數終身癌症險或是重大疾..詳全文
癌症防治4招抗癌兼抗疫 全民一起來 「拒菸酒檳、飲食衛生、規律運動、均衡營養」   癌症再度蟬聯十大死因第一位,已連續39年居十大死因首位。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109年癌症死亡人數為5萬161人,主要癌症死亡原因(男女合計)順位依序為:(1)肺癌、(2)肝癌、(3)大腸癌、(4)女性乳癌、(5)攝護腺癌、(6)口腔癌、(7)胰臟癌、(8)胃癌、(9)食道癌及(10)卵巢癌。世..詳全文
肺癌免疫藥物為晚期肺癌病人 帶來一線生機 諮詢/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醫師整理/癌症希望基金會肺癌長年占據國人癌症死因首位,且每年罹患人口節節攀升。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醫師表示,每年新診斷約1萬5000肺癌病人,其中肺腺癌占70-80%,被確診為早期肺癌者僅約佔25-30%。過去晚期肺癌病人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但隨著治療藥物及分子生物學的進步,臨床醫師可以更精確地掌握每位病人的致癌機轉。王金..詳全文
新冠肺炎擔心「降級微解封」釀防疫破口?回歸正常正活,專家提點紓解防疫焦慮 3 招 為因應嚴峻的新冠疫情,全國啟動COVID-19三級警戒,至今以屆滿兩個月。在大家採取封閉、減少接觸的日子,大家已經養成不出門、社交距離、只外帶不內用等生活模式,終於迎來微解封跟警戒降級。但長時間宅在家,面對即將回歸「正常」的日子,能去上班、逛街、聚餐,大家的心情卻是五味雜陳。許多人開始擔心微解封後恐釀成防疫破口,原先採用封閉換得的安全感消失,出現焦慮、恐慌感。而該如何紓解防疫焦..詳全文
肺癌最容易出現「腦轉移」的癌症是肺癌、乳癌!出現「腦轉移」有哪些症狀? 相較於其他疾病,癌細胞會「轉移」到其他地方,可能是肝臟、淋巴、腹膜等器官,但最令人擔憂的是轉移到腦部,且當出現腦轉移會因為腫瘤大小、所在位置不同出現不一樣的症狀。雖然腦轉移的致命性相對高,但在醫界上也有不少成功治療的案例。腦轉移「發生率」增加!腸道癌症也常出現在台灣最常產生腦部轉移的癌症是:肺癌、乳癌,其次才是腸胃道癌症、腎癌、淋巴瘤,但其實幾乎任何的癌症最終都可能轉移到腦部。..詳全文
<--
0809-010-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