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 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 陳育民部長
整理/癌症希望基金會
肺癌是國內癌症發生率第二名,卻高居死亡率第一名。不過,有驅動基因突變者,如EGFR、ALK…等,可進行標靶治療,即使是惡中之惡、罕見的MET基因突變也已經有標靶藥物可治療了。過去MET突變的肺腺癌晚期病人,做化療的存活期約僅9個月,現在第一線就使用標靶藥物,有機會延長生存期,為癌友帶來曙光。
 
肺癌可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等,國內以非小細胞肺癌為主,佔近九成;非小細胞肺癌又有肺腺癌、鱗狀細胞癌及大細胞肺癌等,其中肺腺癌約佔八成。國內的肺癌患者超過六成都是肺腺癌,以女性居多。

65%肺腺癌患者有基因突變

台北榮總胸腔部 陳育民部長指出,肺腺癌已找到一些特定基因突變,約65%的患者有驅動基因突變。最常見的驅動基因突變是EGFR,約佔55%,其次為ALK約佔5%,都有標靶藥物可以治療。其他較少見的驅動基因突變,包括ROS1約佔1-2%、KRAS約佔2-4%、RET約佔1-2%、MET約佔4-5%等,相關標靶藥物也陸續問市。
 
陳育民說,早期的肺腺癌以開刀為主,第二、三期的患者手術後,再進行輔助治療。如今的肺腺癌已走向採用精準治療,不同的驅動基因突變有不同的標靶藥物,患者進行次世代基因定序,找出哪個基因突變,再選擇適合的標靶藥物,可以延長生命。
 
至於晚期或復發的肺腺癌患者,可先進行基因檢測,有驅動基因突變時,可以使用標靶藥物治療;如果沒有驅動基因突變,可以檢測癌細胞的PD-L1,表現量高可以進行免疫治療,表現量低則採取化療或是合併免疫治療等。
 
陳育民指出,驅動基因突變中以ALK和EGFR的標靶藥物治療效果最好。過去這兩種基因突變的癌友打化療後,1年的存活率為30-50%,5年存活率不到3%。現在ALK使用標靶藥物後,1年存活率提高到80%,5年存活率來到63%;EGFR的1年存活率則高達到89%,5年存活率為30-40%。

罕見MET基因突變 新藥延生機

至於較少見的MET基因突變,患者的平均年齡約為74歲,比一般肺癌患者年紀大。但是因為MET具侵犯性,化療的存活率差,令人聞之喪膽。然而去年國外已核准MET的標靶藥物上市,衛福部也在最近半年通過,已經成為MET最新、最夯的治療趨勢。
 
驅動基因突變MET的患者,使用化療的總生存時間,只有短短的9.5個月,現在將標靶藥物當做第一線治療,總生存期有機會達到1年半至2年半,第2線使用也可拉長到1年3個月,標靶藥物的療效比免疫治療好許多。
 
使用MET標靶藥物可能會產生皮膚疹、腹瀉、噁心、想吐等副作用。另外,有兩個比較特別的副作用,一個是可逆性的腎功能障礙,停藥後就可改善;另一個是下肢水腫,甚至影響到手部,患者可以將下肢抬高、穿彈性襪、服用利尿劑或淋巴按摩來減緩症狀。若是未改善,可考慮減藥,讓症狀逐漸消失。
 
陳育民相信,隨著醫療進步,可以找到更多的驅動基因突變,研發出更多的標靶藥物,患者在跟癌症賽跑,只要跑贏了,就可以等到更新的藥物,千萬不要放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