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 黃至豪醫師
整理/癌症希望基金會

乳癌是國內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名,平均每36分鐘就有1人罹患乳癌。根據國健署最新資料顯示,超過九成新診斷乳癌病人是第一到三期,也就是說,絕大多數是早期乳癌。早期乳癌治療最新的觀念是:依條件先做化療、標靶或免疫治療後再手術,手術後再次做化療、標靶等輔助治療,如此可以降低復發機會,預後會更好。

乳癌如何分期?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黃至豪表示,乳癌依據腫瘤大小、腋下淋巴結轉移與否、遠處是否轉移,有無荷爾蒙接受體ER、PR或是HER2接受體,以及細胞分裂指標等條件來分期,粗略期別如下:
 
第一期是腫瘤小於2公分,無淋巴結轉移。
 
第二期是腫瘤小於2公分,有1-3顆腋下淋巴結轉移;或腫瘤大於 5公分、無腋下淋巴結轉移。
 
第三期是腫瘤大於5公分且有腋下淋巴結轉移;或4顆以上腋下淋巴結轉移。
 
第四期是已轉移到遠端器官,如肝、肺、骨、腦等。

早期乳癌先做輔助治療再手術,可預測預後

目前認為,不屬於第四期的轉移性乳癌,廣泛稱之為早期乳癌,也就是說第一到三期是早期乳癌。早期乳癌有很多型,不同的亞型治療策略也不同。黃至豪說,乳癌細胞上有一些特殊的接受體,以管腔A型來說,荷爾蒙接受體ER、PR屬於陽性,手術後可考慮加上荷爾蒙治療。
 
至於HER2陽性的病人,越年輕的病人、惡性度較高者、已多顆腫瘤者要更積極治療。像是腫瘤大於1公分、或淋巴結已經轉移的病人,可以先做化療及標靶藥物治療再手術,如果反應很好,手術後不用再打化療,只做標靶治療就好。
 
對於ER、PR、HER2都是陰性的三陰性乳癌,手術前可考慮做化療及免疫,手術後再做免疫治療。
 
黃至豪說,過去早期乳癌是手術後做輔助性治療,最新觀念是把化療、標靶等拉到手術前做。好處是可以在術前觀察腫瘤是否有縮小,如果看到療效,可以預期這群病人對藥物的反應非常好,預後也會特別好。
 
還有一個優點是本來很大顆的腫瘤,手術前經過化療、標靶治療,當腫瘤縮小,可以選擇乳房部分切除,不用全切除。黃至豪強調,早期乳癌病人不管是在術前或術後做化療、標靶,雖然最後結果都一樣,但是手術前做有上述這些好處,所以可以考慮採取手術前化療。

早期乳癌手術後再標靶,降低復發風險

門診中有不少病人在手術後會問黃至豪,「你都跟我說拿的很乾淨了,淋巴結也沒問題,為什麼還要做化療?為什麼還要做標靶?」他解釋,因為乳癌是不好的細胞,有一定的比例會復發,手術後的輔助治療,可以降低復發風險。
 
研究發現,沒有淋巴結轉移的病人,手術後若未接受任何治療,約有一成多的人會復發;接受輔助治療,復發機率可以下降到一成以下。若是淋巴結轉移,手術後不做輔助治療,復發機會拉高到三成以上;相對的術後有做輔助治療,復發風險可降至二成左右。
 
黃至豪說,乳癌治療是「預防勝於治療」,手術後的輔助治療,可以降低復發風險。而且乳癌復發時,有病人可能只是局部復發,但有些病人可能已經遠端轉移,瞬間從第一期、第二期跳到第四期了,不免令人惋惜。

HER2標靶藥物貴吃不消,生物相似藥費用少二成

HER2標靶藥物的費用很高,有些還需要使用雙標靶,一年約100多萬元,不少病人被龐大的醫藥費壓到喘不過氣來。目前有淋巴結轉移的HER2病人,健保會給付其中一項標靶藥物,只需自費另一項標靶藥物;淋巴結未轉移的病人,健保不給付標靶藥物,若是這些病人自費使用一種標靶藥物,一年的費用約高達60、70萬元。
 
現在有一種HER2標靶藥物的生物相似藥,讓病人多了一個選擇。黃至豪解釋,生物相似藥和學名藥類似,即原藥廠研發的藥物過了專利期後,其他的藥廠製造出一模一樣的藥就稱為「學名藥」。由於HER2標靶藥物屬於大分子藥物,藥廠做得出相似的藥物就稱為「生物相似藥」。
 
不過,生物相似藥是相似單株抗體,和學名藥指的完全相同小分子藥物不完全一致,所以要進行嚴格的臨床實驗,確認有效性、安全性和原廠一致才可用到臨床上,國內已開始使用,符合條件下效果和原廠標靶藥物相同,費用則比標靶藥物約少二成,可以減輕病人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