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新光醫院胸腔內科  徐培菘醫師
整理/癌症希望基金會

肺癌長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首,而肺癌中最大宗的肺腺癌,約一半病人具有EGFR基因突變。目前已有多種治療EGFR基因突變的標靶藥物,因此要先擬定治療策略,選擇最適合的標靶藥物,萬一出現抗藥性,才有機會一線接一線接力治療,爭取更長的生存時間。

EGFR基因突變優先選擇第二代標靶藥物

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徐培菘說,EGFR基因突變的標靶藥物有三代,第一代的EGFR標靶藥物是發展最早、使用經驗多的藥物,副作用較小。第二代標靶藥物比第一代標靶藥物的療效強,副作用可能會比較明顯。第三代則是目前臨床使用裡最新的標靶藥物。

EGFR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病人,第一線治療建議選擇療效強的二代標靶藥物,但針對年紀大體弱的病人,如果無法承受副作用帶來的辛苦,可以考慮使用第一代標靶藥物。

徐培菘表示,EGFR基因突變的標靶藥物通常是用在晚期、復發轉移的病人,「治癒已經不是追求的目標,大部分病人終究會產生抗藥性。」第一代跟第二代標靶藥物,大約在9-16個月會出現抗藥性,但這不是絕路,還是有機會換藥繼續接受治療。

標靶抗藥性 一半發生T790M基因突變

在第一線使用EGFR的第一代及第二代標靶治療產生抗藥時,應再進行組織切片檢查,約一半病人會出現T790M基因突變,這個抗藥性突變發生於Exon 19刪除的突變者比例較高。針對這群病人,可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當第二線治療,還是有機會讓腫瘤穩定、甚至縮小,疾病控制比化學治療好,也有健保給付。

前二代標靶出抗藥性 第三代標靶可以接手

不過,徐培菘提醒病人要有心理準備,「每換一個藥物對疾病的控制時間,會比前面藥物差。」第三代標靶藥物使用10個月左右,可能又要面臨抗藥性問題。出現抗藥性後的第三線治療,只能選擇化學治療。萬一化療後再產生抗藥性,接續性的化學治療是很重要的。

雖然EGFR基因突變的治療會不斷地出現抗藥性,但還是有機會關關難過關關過,透過一代接一代的換藥,整體存活期中位數已進展至約五年的時間。

至於另一半無T790M抗藥性基因突變者,若經濟許可,建議做NGS次世代基因檢測,找出是否有任何罕見的突變基因,以尋找相對應的標靶藥物接續治療。萬一找到的基因目前尚無標靶藥物可治療,或病人無力負擔費用,則建議使用化學治療。

第三代標靶約一年半出現抗藥性

徐培菘指出,第三代EGFR標靶藥是最新的藥物,對腦轉移治療相當有效,目前健保給付於Exon 19刪除的突變合併腦轉移的病人; 也可以自費使用於第一線的治療,亞洲族群病人大約在使用16-18個月會產生抗藥性。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產生抗藥性時,目前只找到三分之一的抗藥原因,但即使知道原因,相對治療的標靶藥物也相當少。

因此,許多醫師認為,EGFR基因突變的治療戰略應採循序漸近,一代接一代治療,總存活時間會比較長。

標靶副作用有解方

除了抗藥外,病人最害怕的就是標靶藥物的副作用,包括皮疹、甲溝炎、皮膚乾癢、腹瀉等,甚至會困擾到想放棄治療,其實副作用可以透過方法來改善。

徐培菘說,像皮膚疹可以用藥物及加強皮膚保濕來改善症狀,他常跟病人說:「現在就將自己當成小姐,皮膚要保持水嫩水嫩的,一天要擦很多次乳液。」有阿伯還回說:「我查甫人擦什麼乳液!」其實做好皮膚保濕、減少日曬很重要,可以減少皮疹的發生。

趾甲甲溝炎,有人會爛爛流組織液,腳不小心踢到、手不慎碰到會很痛,這可以用藥改善症狀。如果副作用太嚴重可以考慮調整藥物劑量,不會影響治療效果。

徐培菘認為,面對EGFR基因突變的致勝關鍵在於,擬定長期抗戰的治療策略、緩解副作用、保持心情愉快,若出現抗藥性,再做基因檢測找出抗藥原因,尋求更好的治療方法,病人要有信心持續接受治療,才能對抗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