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臺中榮總 胸腔內科主任 楊宗穎
整理/癌症希望基金會

近幾年分子生物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癌症病人可以藉由癌症全方位基因檢測找到基因突變點,進而有機會改變治療策略,找到副作用更小、療效更好的治療藥物,病人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提升存活率,並改善生活品質。

臺中榮總胸腔內科主任 楊宗穎表示,癌症治療已邁向個人化精準醫療的時代,透過基因檢測找出病人最適合的治療方式。以肺癌為例,以往所有肺癌治療依照標準流程,均給予每位病患相同療程,然而這種齊頭式的治療模式不見得適合所有人,因而導致部分療效不佳或產生副作用的情況,只能再依據臨床經驗調整藥物,直到找到相對適合的治療藥物,而時間,也一點點的流逝。

如今,隨著全方位基因檢測的問世,大幅度改善晚期癌症的治療困境,例如肺癌、乳癌、大腸癌、淋巴癌等,都有機會找出特定的基因標記而對症下藥。楊宗穎主任分享肺癌的治療趨勢,依據EGFR、ALK、ROS1、KRAS等不同基因變異型,選擇不同的治療藥物,以提高治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讓病人得到更好的預後。

全方位基因檢測找到致病因子 提高療效、改善生活品質

儘管目前晚期肺癌病人可透過基因檢測,找到大部分健保給付的相對應標靶治療藥物,但仍有少部分病人有MET、HER2、KRAS、BRAF等罕見基因變異,必須自費進行全方位基因檢測揪出致病基因型,醫師才能依據病人的狀況採取不同治療策略。

楊宗穎主任表示,肺癌的基因突變高達上百種,有相對應藥物的基因變異大約有十種,目前健保給付條件只涵蓋三種基因突變的治療藥物,使得部分肺癌病人無法得到最好的治療,即使自費進行全方位基因檢測,檢測結果有可能會因為國內尚未核准上市相對應的藥物或健保尚未給付,而失去治療機會。

有鑑於此,衛福部、國家衛生研究院聯合產業界及醫療機構發起「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提供六大晚期癌症病友全方位基因檢測,病友在治療前先進行基因檢測,以提升治療精準度。楊宗穎主任表示,符合條件參與計畫的癌友,就有機會可以接觸到最新的治療藥物,才有機會延長生命並改善生活品質。 

楊宗穎主任說,多數重要的突變基因都有其專屬的相對應藥物,想要打造個人化治療,大前提必須先找出這些致病基因型,才能對「症」下藥。他分享臨床經驗,一位癌友加入示範計畫,透過FMI全方位癌症基因檢測,發現是一種少見的基因突變位點,醫療團隊隨即調整治療策略,提供專屬治療藥物,目前已獲得良好控制,這就是最好的例子,當然,也期望未來其他的病人也能因此而及早納入精準化醫療。

楊宗穎分享,已經有六名病人原本找不到相對應的治療藥物,在加入示範計畫後,全方位基因檢測發現有標靶藥物可用,因而透過改變治療計畫,提供病人適切的療法。楊主任坦言,雖然有些新的治療藥物,國內尚未核准上市或是健保尚未納入給付,但病人可因加入此計畫而有機會進入臨床試驗,或是向國際大藥廠爭取恩慈療法,預估一年可節省上百萬的醫療費。

在門診中,只要有符合收案條件的癌症病人,楊宗穎都會鼓勵病人參加「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給自己多一個機會找到相對應的標靶藥物,透過精準醫療的方式對症下藥,才能掌握延長生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