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知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轉移性攝護腺癌 化療後新藥納健保給付
【2015年4月22日 李盛雯/中國時報

63歲蔡先生3年前因近尾椎部位劇烈疼痛送醫,發現第4期攝護腺癌且轉移骨頭。骨轉移的疼痛折磨令他在門診掉下男兒淚,甚至1個月無法睡覺,沮喪到交代遺言。後來醫師建議使用口服新型雄性素合成抑制劑,癌指數降至0.3,大幅緩解骨骼疼痛,治療現轉機。

攝護腺癌是男性第5大癌症,每年新增近5000名病例,其中1/3發現時已轉移。台中榮總泌尿外科、攝護腺疾病防治中心主任歐宴泉表示,轉移性攝護腺癌確診後,主要使用荷爾蒙治療,平均兩年疾病可能惡化,後線接續化學治療。但過去化療療程結束或治療失敗後,已無健保給付有效的治療方式,只剩下支持性療法緩解症狀。

轉移性攝護腺癌絕大多數的轉移部位發生於骨頭,易導致骨骼事件。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主任查岱龍指出,當患者遇上持續、強烈的骨痛,容易失去求生意志,若傷及脊椎造成永久性癱瘓,龐大的醫療照護成本令患者更喘不過氣。

目前對於化療失效的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健保已給付口服新型雄性素合成抑制劑可延長整體存活期、緩解疼痛、降低4成骨骼相關事件。患者在較低的經濟負擔下可獲得更好的治療機會,是一大福音。

查岱龍分享,曾有患者因疼痛症狀需坐著輪椅來看診,但使用新藥兩周後,可以自行走入診間,醫師對這樣的效果也感到振奮。由於轉移性攝護腺癌無法治癒,如何提升患者治療時的生活品質,是最重要的治療目標,如果能活得更好,有機會維持正常生活,活得更久才有意義。

歐宴泉建議,如果接受化學治療無效,PSA持續上升、持續出現骨疼痛症狀、腫瘤變大或有新腫瘤產生,以及無法耐受化療副作用者,建議可盡早改採健保新藥以把握治療機會。
<--
0809-010-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