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知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關鍵字
類別 子宮內膜癌 友善就業 多發性骨髓瘤 骨肉瘤 腎臟癌 飲食 新冠肺炎 腦瘤 精準醫療 鼻咽癌 頭頸癌 癌症保險 癌症新藥普及 癌症照護 喉癌 癌症防治 大腸癌 肺癌 膀胱癌 肝癌 乳癌 卵巢癌 淋巴癌 口腔癌 攝護腺癌 胃癌 甲狀腺癌 皮膚癌 食道癌 胰臟癌 子宮頸癌 血癌 神經內分泌腫瘤 其他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癌友常見QA】療程結束回家出現發燒症狀,該如何處置? 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王銘崇醫師提醒您!●出現發燒可觀察症狀並與您的個管師諮詢,個管師會評估或聯繫您的主治醫師,決定是否需就醫急診或提前回診。●病友不要過度擔心或因為不敢前往醫院而延誤就醫。 看更多【疫情期間癌友常見QA】..詳全文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癌友常見QA】疫情期間怎麼就醫? 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黃泰中醫師提醒您!●若為長期穩定追蹤的病人,可用網路或電話將掛號延後一至二週,待疫情趨緩再回診。●若為治療中的病人,醫療團隊會評估您的狀況,將療程改於門診進行或改為口服藥物。●若正在使用抗癌藥物,或剛治療完不穩定的病人,還請依指示按時回診檢查。◆因應疫情升溫,遠距醫療擴大適用對象範圍至門診病人,可詢問醫院或到健保署網站查詢「視訊診療就醫」,就醫流程仍需與醫院確..詳全文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癌友常見QA】癌症病人可以打新冠肺炎疫苗嗎? 如果您是穩定追蹤的病人,是可以去接種疫苗。新冠肺炎疫苗不是「活菌」或是「減毒」疫苗,不用過度擔心因免疫力過低造成感染的問題。若您是幹細胞(骨髓)移植後的病人(有排斥問題)、免疫功能不全(免疫抑制劑),免疫力不全的病人,疫苗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若有考慮要施打的病友,需與主治醫師討論是否適合接種。最後,提醒病友及家屬們盡量待在家中,外出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防疫靠你我..詳全文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癌友常見QA】癌友疫情期間,如何養肺(或顧肺)?若確診新冠肺炎,對肺可能有什麼影響?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內科部副部長暨肺癌團隊召集人王金洲副教授提醒您癌友免疫力比較弱,若感染新冠肺炎發生重症比例相當高,尤其這次本土疫情升溫,癌友更應做好自我保護,少外出、勤洗手、戴口罩外,規律運動、規律健康飲食也很重要,讓體能維持在最佳狀態。這次本土疫情升溫,不少感染者來不及送醫,突然在檢疫所或住家猝死,此現象與呼吸衰竭前的「快樂低血氧症」有關。建議癌友在家仍需適度的運動,增加身體..詳全文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癌友常見的問與答 Q:疫情期間怎麼就醫?A:疫情期間盡量避免暴露的風險,減少進出醫院。若您為長期穩定追蹤的病人,且最近要回診,可用網路或電話將掛號延後一至二週,待疫情趨緩再回診;若您為治療中的病人,如果療程可於門診進行,就改為門診,但仍應依個人病況,跟醫師討論決定。若您正在使用抗癌或排斥藥,或剛移植完不穩定的病人,還是要依醫師指示按時回診檢查。另外,因應疫情升溫遠距醫療擴大適用對象範圍至門診病人..詳全文
癌症保險儲蓄險低利應先保足醫療 癌友:不然自備款300萬 2019年台灣的癌症死亡人數為5萬0232人,占所有死亡人數的28.6%,也就是說每4個死亡的人當中,至少1人死於癌症;癌症治療日新月異、癌症早已從不治之症變成「慢性病」,而銀彈無非是支持病患長期抗戰最重要的力量之一,除了健保的基本保障,「自備款」到底要多少錢才夠?一直是一般民眾莫衷一是的大哉問。 癌症希望基金會保險諮詢志工曾淑媚表示,以她在基金會擔任保險諮詢志工快1..詳全文
肝癌肝癌術後追蹤現曙光!台大消融術後:發現ctDNA甲基化有望更精準監控早期復發 肝癌患者即便經過成功的切除手術或是腫瘤消融術,一輩子還是要定期追蹤,不會因為經過數年,癌症就不復發。臨床醫師坦言:「不擔心治療效果不好,比較擔心治療之後能不能抑制復發,或是早期就發現復發。」過往利用甲型胎兒蛋白(AFP)檢測有局限性,但這些未解的需求,ctDNA甲基化檢測可能會是個新的解方。ctDNA甲基化也能判斷手術成功與否!運用於預後追蹤更精準台大醫院和華聯生技合作運用ct..詳全文
癌症保險鬼門關前走一遭? 精算師:不只健保、商保 還要補位    「3年前我因為工作太過勞累免疫系統出了問題卻不自知,在飛往英國的飛機上昏迷,飛機落地大家才發現我還在睡,經機場醫療團隊評估後被救護車載往醫院送進加護病房」,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前總經理金肖雲,講起這段她口中「差點沒命」的過程還是餘悸猶存,而具有台灣精算師執照、美國精算師執照的她,待過保險公司、研發過保單,甚至後來進入以健全保險業發展為目標..詳全文
卵巢癌婦癌治療怎麼選?先做基因檢測讓標靶、免疫治療更有效! 亞洲婦癌研究團體榮譽理事長賴瓊慧教授 (整理劉惠敏) 107年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年報資料顯示,婦女十大癌症的發生率,子宮體癌、卵巢、輸卵管和寬韌帶、子宮頸癌,分居第六、七、九名。婦女生殖器官癌症常見症狀包括:異常出血、下腹疼痛,共通之處便是異常出血,即月經期間額外出血或月經亂、行房出血,陰道出血或血絲狀的分泌物甚至下腹疼痛、性交疼痛。 子宮內膜癌常..詳全文
癌症防治大腸癌如何預防?《JAMA》千萬人研究:多吃3類食物 【轉載自Heho健康2021-02-26】大腸癌好發於50歲以上,且男性發生率大於女性。近年來台灣大腸癌罹患年齡逐漸年輕化,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出爐的107年台灣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更是連續13年名列十大癌症之冠。俗話說病從口入。消化道負責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謝,作為消化系統的一部分,食物的攝入可能會對腸產生影響,從而增加或降低腸癌的發病風險。JAMA旗下刊物:降低腸癌風險,..詳全文
<--
0809-010-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