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彩繪希望巡迴展 童綜合開幕記者會
為鼓舞更多與癌對抗的病友、家屬,使其能揮別癌症的恐懼,建立情緒抒發管道,更有力量與癌同行,癌症希望基金會攜手童綜合醫院與台灣禮來股份有限公司舉辦第10屆「彩繪希望」巡展開幕式,並於8月1日起在童綜合醫院梧棲院區B1轉角藝術區展出精采的作品,今年總計168件作品參賽,31幅作品脫穎而出,期藉由得獎者畫與話的分享,鼓勵抗癌路上的同行夥伴,更有力量繼續前行。
歷經人生低潮 鬥魚象徵抗癌自己
「畫畫對我來說,不僅是一種抒發,更像是把自己對生命的熱愛與喜好畫出來。」以《鬥魚》榮獲病友組第二名的楊婉青,是第二次參加彩繪希望比賽。她之前是母親的長照照顧者,在2017年歷經喪母之痛後隔一年又確診患癌,對她來說,罹癌反像是老天爺賜給她的禮物,讓她終於能停下來好好休息。然而,2022到2023年間楊婉青癌症兩次復發,生活的打擊加上因配合新藥物治療導致雙腳疼痛到無法行走,差點讓她無法生活自理,嚴重的疼痛感擊潰了她的堅強。
但是楊婉青不願因此向癌症低頭,她秉持「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信念,相信事情終會圓滿解決,在完成治療後於比賽截止前一周完成了這次得獎作品。她在畫作中以鬥魚象徵抗癌的自己,豔麗的紅鰭代表著不願認輸的精神,綠色則象徵著對生命力的執著,頭上的荊棘是她對抗癌症的阻難,身上的疤痕更是她熬過種種手術後,引以為傲的勇敢的象徵。《鬥魚》展現出她一路披荊斬棘,堅強勇敢樂觀面對所有治療問題,努力的抱持希望迎接抗戰,不向癌細胞認輸。
楊婉青也鼓勵從小帶大的姪女盧湘云跟著一起參賽,湘云一路看著大阿姨的抗癌之旅,繪畫出《沙漏》並榮獲兒童特別組佳作,作品象徵患癌生命就像沙漏點滴流逝,與親人的相處也正在倒數,而大阿姨展現的堅強,就像是耀眼的生命力光輝,湘云與婉青阿姨都期望能用作品鼓勵努力抗癌的病友。
《彩繪希望》盼用繪畫助癌友及家屬走過治療、邁向康復
癌症不是絕症,更不代表死亡,不過在治療過程中的辛苦與對疾病的不可掌控性的擔心恐懼,都可能影響到病友的治療與成效。
8月1日起「彩繪希望」比賽31幅的得獎作品將在童綜合醫院梧棲院區B1轉角藝術區展出,作品亦同步在癌症希望基金會官網(https://www.ecancer.org.tw/joinus/gallery/canvas_of_hope/works_list/10)「彩繪希望專區」線上展出,歡迎民眾上網欣賞。
關於彩繪希望
即便隨著醫療進步,癌症不代表絕症,抗癌這條路上的艱辛仍是旁人難以想像,癌症希望基金會為鼓舞癌友、癌友家屬與醫護人員,希望他們能藉由拾起畫筆,透過繪畫療癒身心、抒發壓力、接受所有情緒。因此,自2006年起,癌症希望基金會每兩年舉辦一次,至今已舉辦10屆【彩繪希望】活動,收件超過1501件作品,見證1501件為生命奮鬥的故事,藉由巡迴展覽,走遍全台40間醫療院所,盼透過展覽,傳遞畫者堅毅的生命與永不放棄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