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細胞免疫治療給付滿週年 45人通過健保、3.7億藥費健保來幫忙
自去(112)年11月後,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將CAR-T細胞免疫治療納入健保已滿一週年。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石崇良署長說,「成人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或「25歲以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兩疾病,患者若經過兩線標準治療後,仍治療反應不佳或復發,即有機會符合CAR-T細胞免疫治療的給付標準,全台約100位癌友符合資格。根據健保署資料,今年有60人申請,健保過件率高達75%,共有45人成功通過,包含:39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6例兒童或青少年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每人819萬、共計約3.7億的醫療費用由健保支付。
截至目前為止,已有33位患者已完成治療,包含:29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4例兒童或青少年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讓各界更雀躍的是,已使用CAR-T細胞免疫治療的患者,至今均維持良好的疾病控制。「感謝健保署與專家理解治療的急迫性,持續加速審查進度,從送件至核准平均僅要一至兩週,傾盡全力幫助癌末患者爭取治癒」,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柯博升理事長也鼓勵:「未能成功申請健保的個案,多是經過評估後,患者仍可進行異體幹細胞移植,尚不需使用CAR-T細胞免疫治療;另外則是檢附資料不全,待補齊資料後即可再次申請,千萬別氣餒!」
「健保給付通過後,自費藥價也大幅降低」,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李啟誠理事長接續分享:「國際間CAR-T細胞免疫治療單次費用要價1200萬至1500萬不等,在台灣自費治療有望減少680萬藥費,降價幅度高達45%;再加上台灣血液疾病治療經驗成熟,從檢測、治療可完善提供治療後的各種副作用控制與照護,更是吸引了各國患者特地到台灣治療。」以花蓮慈濟醫院為例,今年就各有一位七十歲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以及十四歲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癌童,特別從越南飛來台灣自費治療,無疑帶動了我國國際醫療發展,讓台灣的血液癌症治療持續於國際間發光。
癌症希望基金會靳秀麗董事說明,健保給付CAR-T細胞免疫治療不僅是讓不同收入的患者都有「生」的權利,在這一年來,我們看到了許多患者逆轉癌末困境,從病床回歸校園、職場以及自己的日常,並且持續發揮所長、持續發光。也很感謝醫、學、官各界的努力,讓可以進行CAR-T細胞免疫治療的醫療院所遍地開花,今日在花蓮慈濟、台大醫院、台大癌醫、林口長庚、高雄長庚、中國附醫、中榮、高醫附醫這八大醫學中心皆可治療,而北榮也即將加入此行列,有望幫助北、中、南、東各區的患者就近治療,患者不必拖著疲憊身軀舟車勞頓,也減少了照護者的照護負擔。
確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先別慌 多數患者在一線治療後即可治癒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副秘書長暨臺大癌醫中心醫院血液腫瘤部主治醫師劉家豪副秘書長指出,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民國110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白血病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兩疾病,在男性、女性癌症發生與致死排行中排名均為第九與第十名,可見得這兩種癌症不僅發生率不容小覷,也嚴重威脅了國人性命。在這兩個疾病當中,又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為常見的類型。前者好發於兒童,後者則好發於高齡者。雖然兩疾病發病初期症狀不典型,容易與疲勞、生長痛、腰痠背痛混淆,但事實上,病程可能惡化的極為快速,未即時就醫治療,可能在短短幾週、幾個月就會危及性命。劉家豪醫師進一步說明,確診後患者與家屬也不用過於擔心,我國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與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治療水準享譽國際,不僅在疾病分級有明確的標準與治療指引,在臨床上有多元武器可使用,只要患者身體機能許可,都會以長期穩定控制疾病、甚至是治癒為治療目標。根據臨床經驗統計,在第一線的高劑量化療合併標靶藥物療程後,約有8至9成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7至8成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疾病可獲得長期控制。
天堂、地獄一線隔!治療反應不佳、復發者存活期銳減
逾5成急性淋巴性白血癌童難活過5年、高達8成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癌友2年內離世
劉家豪醫師,在CAR-T治療問世以前,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在第一線的治療就有極佳預後,但若治療復發或是反應不佳,患者的治療就會變得相當棘手,壽命也將陡坡式下降。舉例而言,約有1至2成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第一線治療失敗,儘管癌童們努力用他們小小的身體接受極高強度的化療,但高達5至7成的癌童活不過五年,多數的癌童還是來不及長大,等不到一直嚮往的校園生活。若檢視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存活數據,更是有高達8成患者難以存活超過2年,身體機能下滑與病程惡化之迅速,快的讓患者難以實踐臨終前的願望,家屬更是無法好好說再見。
CAR-T細胞免疫治療反轉癌末困境 力拼治癒不是夢 醫學會盼未來能放寬給付標準
劉家豪醫師鼓勵,近年來CAR-T細胞免疫治療問世,這種集結了基因、細胞、免疫治療三大尖端醫療科技於一身,與特管法的治療不同,屬於一種藥品,且經過多國的大型臨床試驗,在治療成效與安全性上更有保障。因製作過程仰賴高度專業人員與器材,故僅在指定的醫療院所才可執行。
劉家豪醫師指出,在初期,需要先分離患者免疫細胞中的T細胞,再送往國外實驗室植入可以追蹤癌細胞的基因序列,將原本如同「普通士兵」的T細胞,轉變成有如「精銳兵」CAR-T細胞,並透過大量複製,打造一支可以精準殺滅癌細胞的戰隊。將這些CAR-T細胞回輸患者體內後,這群「精銳部隊」還可以在人體內生長,因此可以透過一次性治療達到長期穩定緩解疾病的成效。治療反應不佳與復發型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有82%的機率可以治癒或是長期控制疾病;而與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則有54%的機率。也就是說,這群原本需要採納安寧治療的患者,患者仍可以持續與病魔抗衡,在癌末階段仍能爭取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