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後運動處方 有動「5」保庇!

運動可以降低癌症治療後的中長期副作用,如疲憊、淋巴水腫、改善睡眠、降低焦慮憂鬱及降低復發風險,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CS )也建議將「運動處方」納入癌後治療重要的部分。

癌症希望基金會與立法委員 王正旭醫師 合作,聯合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謝政毅醫師、NSCA美國體能協會官方講師 林冠廷、物理治療師 林昭印高姓病友共同呼籲癌後康復階段中的「癌後運動」與「癌後追蹤」兩者應該同樣受到重視,希望政府也能在癌友運動政策上「超前部署」,整合醫院與社區的資源,確保癌症病友在康復過程中得到全方位的支持,讓癌友活得久、而且活得好。國民健康署也回應運動及社區資源整合的重要性。

 

癌症希望基金會榮譽董事暨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 謝政毅醫師表示,
HOPE花費兩年時間了解國際趨勢、調查台灣病友現況,透過實作經驗的調整修正,推出『癌後運動處方』,希望能將運動訓練融入癌症照護,以提升病友體能活動,擺脫靜態生活。透過物理治療師的身體評估以及經認證的教練共同協作,最後關鍵是病友的主動參與,為自身健康負起責任,維持健康生活。
立法委員王正旭指出「健康台灣2030」整合醫院&社區資源,「癌後運動處方」正確有效強化癌友體適能

立法委員王正旭呼應「運動即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主張,強調在癌後康復階段中的「癌後運動」與「癌後追蹤」兩者應該同樣受到重視。我國的第五期國家癌症防治計畫提出「運動是預防癌症的策略之一」,規律的運動可以有效降低某些癌症的發生率,如乳癌、結直腸癌、子宮內膜癌,目前,癌症希望基金會已率先推行「癌後運動處方」,他希望政府也能在癌友運動政策上「超前部署」,整合醫院與社區的資源,盤點中央與縣市相關資源,加強跨部會合作,確保癌症病友在康復過程中得到全方位的支持;再者,他也呼籲癌友積極參與一起守護自己的健康,「癌後運動處方」能夠正確有效強化癌友體適能,要活得久、而且活得好,這也是推動「健康台灣」的重要意義。
物理治療師林昭印指出癌友常面臨「三不知」,【何時動?】、【怎麼動?】、【找誰動?
一、不知【何時動?】:許多癌友在治療結束後,對於何時開始運動感到不確定。二、不知【怎麼動?】:即使想要運動,癌友往往缺乏正確的運動知識,擔心運動過程中出現不當動作,會造成身體的傷害,例如身上胃癌切除1/3胃部的病友,就不適合做增加腹壓的訓練。三、不知【找誰動?】:癌友康復過程中,不知道哪裡有了解癌症相關限制或風險的專業教練來提供指導。
NSCA美國體能協會官方講師林冠廷特別強調,癌友運動不是只有動這麼簡單,需要〝動之有道〞,針對肌力、肌耐力、敏捷、平衡、心肺等五大核心能力加以鍛鍊,才能達到有效的運動。

癌症希望基金會提出【#癌後運動處方、#有動5保庇】,傳授5招強化癌友核心能力:
1.肌力:手拿啞鈴或水瓶深蹲,要有重量
2.肌耐力:彈力帶弓箭蹲,多次
3.敏捷:折返跑或運動敏捷梯
4.平衡:單腳站,進階可用閉眼單腳站,但務必留意安全
5.心肺功能:跑步或腳踏車或游泳

曾經因卵巢癌接受開腹手術及多次化療的健身教練高姓病友表示,即使自己身為健身教練,但罹癌後的她也同樣面臨不知道何時動、如何動、找誰動的運動障礙。因此,當得知基金會推出「癌後運動處方」即加入擔任志工陪伴病友訓練,且目前是認證過的教練,期望能幫助更多癌友在康復路上走得更好及更久。
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林莉茹 組長及社區健康組李嘉慧 組長也到場共同響應

林莉茹組長強調,除了遵循醫師的癌症治療,運動及營養的介入也相當重要。另外也希望癌友們可以多使用醫院內的「癌症資源中心」以及「台灣癌症資源網 」找尋相關資源。
國民健康署社區健康組 李嘉慧組長也回應社區資源整合的重要性,國民健康署未來也將推動健康職場,打造友善的運動環境,並持續規劃銀髮健身俱樂部,增加運動可近性。
台灣癌友『運動阻礙』 身體不良反應與獲得的建議有限

謝政毅指出,根據癌症希望基金會與高雄醫學大學運動醫學系合作的研究調查顯示, 癌後病友雖然有「動起來」,但近8成偏好走路,顯示雖然有動但並非「動得有效」;且將近6成的病友並沒有得到醫療人員建議運動的提醒,其餘4成的病友雖有接受醫療人員的建議,但建議方式大多是「走路」,顯示醫療人員對於癌友運動的了解仍有侷限,並未意識到應有復健、教練跨專業的接軌。另一方面,造成病友的運動障礙原因,有超過4成是因為治療後的不良反應,事實上,國際文獻卻顯示了運動可以降低癌症治療後的中長期副作用,如疲憊、淋巴水腫、改善睡眠、降低焦慮憂鬱。




癌症希望基金會深深了解癌後運動的重要,自2022年起即與林冠廷講師合作,規劃為期三個月共12堂的『癌後運動處方』課程,迄今參與『癌後運動處方』癌友累計已20梯次,課程內容包括不同肌群與反應力的訓練,讓癌友能循序漸進強化體力。從課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藉由癌後運動處方,課後維持運動習慣的比例高達85%,疲憊程度與整體生活品質透過相關量表均顯示獲得改善。未來,基金會也會持續開辦「癌後運動處方」專班,讓全台各縣市癌友能有機會透過專業教練的指導,以常訓代替長照,讓身體能力更上層樓。

並且為了讓更多癌友可以安心運動,特別推出「癌後運動處方」訓練教練認證課程,培育出首批18位專業運動教練,並將教練名單置於【台灣癌症資源網】,讓想要有效運動的癌友能夠放心找、安心訓練。並且同步推出線上【希望健身房】,使癌友們可保有良好的運動習慣,持續跟著專業的訓練團隊進行康復運動。

【癌後運動處方】癌症訓練教練資料庫

【線上訓練】希望健身房

「癌後運動處方」課程請洽癌症希望基金會,免費諮詢專線0809-010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