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罹患胃癌的陳爺爺、子宮內膜癌病人愛麗絲,接受治療不僅身心俱疲,更驚訝的發現,怎麼連一些最基礎的化療都需要自費…..
  • 女兒才三歲的口腔癌賴先生因免疫治療無效,只能自費標靶,每月超過10萬的壓力,只盼有機會參加女兒人生中第一個畢業典禮
  • 卵巢癌病人小香,無奈的說同樣是晚期、高風險的卵巢癌,健保只給付四期的病人,是不是自己應該再嚴重一點,才值得被同情….
子宮內膜癌病人愛麗絲
卵巢癌病人小香
癌症希望基金會副董事長、高雄長庚醫院耳鼻喉科羅盛典教授直言,仍有為數不少的病人身陷「藥少又被限縮」的雙重障礙,有些甚至連基礎化療都沒有健保給付,成為缺乏關注的「弱勢癌症」。弱勢癌症不一定人少,卻因為「資源弱勢(藥品選擇少)」、「發聲弱勢」、「經濟弱勢」,恐在健保預算分配上被邊緣化導致成為「用藥弱勢」。
癌症希望基金會副董事長、高雄長庚醫院耳鼻喉部羅盛典教授

發生率≠發聲率 弱勢癌別缺乏關注 健保限縮給付凸顯治療可近不足

     癌症希望基金會擴大盤點近十年(104-114年)納入健保給付的品項,共有113個藥品、165個適應症,與前三大癌別(肺、乳、大腸)用藥相對完整的情形相比,發生率高居第六位的口腔癌、第八位的胃癌、第十位的子宮體癌(多為子宮內膜癌),以及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七名的卵巢癌,都屬於資源弱勢的癌別。在104-114年納入健保給付的品項,共僅有10個適應症,其中子宮內膜癌10年來更是沒有給付任何新藥。此外,10個適應症中,有4個適應症被限縮給付,雖然看似不高,但這些癌別本身藥少又被限縮時,極可能斬斷癌友治療機會。

      若從癌症死亡率來看,除胃癌死亡率已有降幅外,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口腔癌的病人死亡率未見大幅改善,甚至卵巢癌是攀升中,是否與治療給付完整性相關值得討論。且這些癌症因為發「聲」率低,用藥困境容易被忽略,若遇經濟弱勢,恐讓病人無法接受即時適切治療的困境更雪上加霜。綜觀其治療困境,大致可歸類三種狀況 :

  • 化療得自費、醫療不平權:晚期胃癌、子宮內膜癌治療現仍以化療為基礎,但部分第一線化療藥物卻未被健保給付,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梁逸歆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黃韻如教授不約而同表示:「這類化療藥劑早在10多年前就是第一線基礎治療,現在也幾乎是學名藥為主,卻因當初原廠沒有申請藥品許可證,導致後來的學名藥廠也無法申請藥證,所以健保更無法給付,導致病人必須自費,處境艱難!」
  • 藥少選邊站、選錯就斷路:根據健保署給付規範「免疫治療無效後或給付時程期滿後則不再給付該適應症相關之標靶藥物」,受衝擊的癌別當以頭頸癌中的最大宗口腔癌首當其衝,因為口腔癌除了化療,近十年僅一支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納入健保,若當其中一個選項失敗,想嘗試另外一種治療就必須自費。羅盛典指出:「口腔癌病人多是藍領階級、社經地位及教育水準不高的經濟弱勢,很難在其中一項治療無效後自費用藥,這項天條無疑是截斷口腔癌病人的生路」
  • 同病不同命、復發先算命:婦癌中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卵巢癌,雖然近年主要標靶藥物多已納入健保,但近年死亡率卻不降反升。台大醫學院黃韻如教授認為,這也和健保給付落差有關:「這是卵巢癌病人的共同心聲,同樣是卵巢癌晚期,標靶藥物卻僅給付給四期的病人,三期的高風險病人必須自費才能用到及時適切的治療,對病人相當不公平」;而復發的病人如果要申請健保給付,就必須在上次治療後6至12個月內復發,復發時間不對就需要自費用藥。臨床與病友的共同心聲是:不是沒有藥,而是門檻太高,讓經濟能力成為治療選擇的分水嶺,也讓醫師在第一線面臨極大的治療困境與倫理掙扎,造成另一種「隱性落差」。
台大醫學院黃韻如教授
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 梁逸歆主治醫師

治療平權刻不容緩 力求充足健保新醫療科技、給付規定改變預算

      癌症希望基金會副董事長羅盛典表示,肯定近年來醫藥品查驗中心已開啟醫療科技再評估相關研究,要盤點目前健保給付的缺口,呼籲不要遺忘以上弱勢癌症的需求 : 針對胃癌、子宮內膜癌國際指引第一線基礎化療藥物,因無藥證而健保不給付的困境,或可比照健保署去年底針對早產兒用藥首次核准「適應症外使用」(Off Label Use)納入給付先例,政府應召集相關單位協商如何從法規解套,讓胃癌、子宮內膜癌病人治療平權受到保障;對於口腔癌能放寬免疫與標靶不得互換的給付規定,讓口腔癌病友有第二條路可走;卵巢癌健保給付能放寬,讓同為晚期的病人獲得保障。

    在OECD國家中,台灣家庭自付費用(OOP,Out-of-Pocket Payments)占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比重明顯高於諸多國家(包括日、韓)[1]。正值健保總額協商前夕,羅盛典副董事長呼籲健保署應搭配前瞻式預算、癌症新藥基金機制等,寬列新醫療科技及給付規定改變預算,健保會給予足夠的新藥預算貼近真實需求,以改善醫療自費偏高的現況,把弱勢癌症拉出被遺忘角落,同時也能幫助乳癌、大腸癌、肺癌等用藥仍被限縮或未照顧到的病人,提升治療可近,才能回應賴清德總統健康台灣的2030年降低癌症標準化死亡率三分之一的願景。

 

[1] 註: 根據111、112年國民醫療保健支出統計,臺灣OOP為37.1及38.8%,韓國為28.8%、30.3%,日本無112年資料,111年為11%)

記者會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