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實施全民健保20多年,多數人已習慣享有低花費高品質的醫療環境,隨著醫療技術進步、人口老化快速等諸多因素,健保收入不及成長的醫療費用,近幾年亦有健保破產的聲音出現。健保並不是吃到飽,許多療程本來就是「有條件給付」,例如對轉移性癌症有條件規範外,另有事前審查、核准後每24週須檢附療效評估資料,若惡化不應再行申請的規定等(註1)。
癌症治療依種類、期別、病患身體狀況採取不同搭配方案,不過大致分為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標靶藥物四種方式,近期免疫療法亦有長足進展。這當中發展出許多新式治療,但亦伴隨龐大的醫療費用。
- 更精細的手術方式:達文西手術可協助外科醫師進行更複雜、精準的手術,除了提供立體影像外,更可利用機器手臂深入以往難以進入的狹小空間進行手術,對病患而言,亦有「出血少、傷口小、復原快」的優點。健保針對攝護腺癌的達文西手術有部分給付(註2),若自費則需約20萬元。
- 更準確的放射線治療:質子刀放射治療是利用具穿透力的光束照射腫瘤細胞,使其萎縮、消滅,但同時會影響正常細胞,產生疲倦、無力、食慾不佳等副作用,但是質子刀能精準傷害腫瘤細胞,且對週遭正常細胞的影響較低,健保無給付,自費至少需30萬元(註3)。
- 聚焦攻擊的標靶治療標靶藥物可針對癌細胞進行攻擊,如切斷癌細胞增生之訊息傳遞路徑,使其萎縮、抑制腫瘤轉移,對病患身體負擔較小。根據癌症種類與病患身體狀況,所適用的標靶藥物亦不同,健保亦針對許多癌症標靶做「有條件」給付,若需自費,標靶藥物一個月數十萬亦不少見。
- 劃時代的免疫治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這類藥物是透過解除被癌細胞煞車鎖死的免疫系統,重新恢復免疫力,讓免疫細胞可以有效消滅癌細胞,達到抗癌效果。對於有反應的患者,不僅副作用比化學治療少,存活期間生活品質還提升了,成為癌症病人的新希望。但目前健保完全沒有給付。
新式療法所費不貲,雖說生命無價,但現實上仍有經濟考量。健保無法全盤買單的狀態下,勢必要有良善的保險規劃來減輕財務負擔,增加治療的機會。以下簡介幾種癌症險別,讓您可以衡量自身需求、經濟條件後,選擇最適合您的方式。
健保是台灣珍貴的醫療資源,需要悉心經營才能維持正常運作,也正因為資源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以符合每人需求,所以更需要買對保險,好填補自身的保障缺口。但保險畢竟是門專業的學問,倘若您有看不懂保單、不知道怎麼買保險等問題,基金會每個月有一次免費的保險諮詢,歡迎來電0809-010-580預約!
註1:健保署藥品給付規定第九節 抗癌瘤藥物
https://www.nhi.gov.tw/Content_List.aspx?n=E70D4F1BD029DC37&topn=3FC7D09599D25979
註2:達文西攝護腺手術 納健保部分給付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2262073
註3:長庚引進質子刀 台灣癌症放療 走入戰國時代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16/1306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