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知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面對癌症所帶來的經濟壓力,你做好準備了嗎?
癌症醫療費用持續攀升
 
癌症連續35年蟬連十大死因之首! 每5分鐘就有一人罹癌。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統計資料,截至105年,台灣癌症的健保總支出已高達845億,過去五年以每年4.8%快速成長。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癌症療法不斷推陳出新,為癌症治療開創新局。然而,醫療技術的進步,是醫療費用急遽攀升的潛在推手之一。瑞士再保估計,過去十年間,醫療通膨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遠大於通貨膨脹及實質薪資成長的水準。(註1)
 
醫療進步背後是沉重的財務負擔
 
  • 新式療法與藥物:
除了化療之外,最為人熟知的就是標靶治療;目前健保為有條件部分給付,若是自費負擔,費用一年約莫新台幣100至250萬(註2)不等。而最新的免疫療法是透過強化自體免疫系統或賦予其免疫能力來對抗癌細胞,病情可獲得有效控制。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癌症治癒率提升,病人得有長期抗戰並將癌症視為慢性病的心理準備和財力支援。健保已於今年4月有條件給付肺癌、肝癌、黑色素瘤、胃癌、腎癌、泌尿道上皮細胞癌、頭頸癌、淋巴癌等八大癌症,名額限定800人,若病患不符合資格,一年需要自費新台幣上百萬元。
  • 新式手術:
強調精準、微創、復原快、傷口小的達文西機器手臂,目前已廣泛運用於外科手術中,單次費用約新台幣15至35萬元(註3),健保目前僅針對攝護腺癌提供給付。而具有手術效果的放射刀,針對腫瘤集中輻射劑量,使腫瘤縮小甚至消失,費用從一次新台幣數萬元到上百萬不等,但目前可適用此療法的癌症全民健保大多不給付。
  • 後續療養:
罹癌後無法工作的經濟缺口、後續調理療養復健所需的花費、因生理影響心理可能造成的精神疾病診療等,都是難以估算的經濟重擔。(根據臨床經驗,癌症患者約有四到五成的比例患有精神疾病,得憂鬱症的比例約為一般大眾的四倍(註4)) 。
 
不同族群都應該要開始思考保障的重要性
隨著癌症發生年齡下降(註5),不管你是初出社會資金有限的小資族、家有老小經濟壓力大的三明治族,或是開始規劃退休生活的中年族群,都需要審慎思考如何迎戰「癌症」這個出其不意的強勁對手。財務的風險先減輕了,才能無後顧之憂地照顧好生理與心理的需求。透過保險規劃,依照個人不同的醫療品質和照護需求再加上經濟考量,現在市面上有不少相關癌症保障商品可供選擇,每年只要最低一千元,就能享有一定的保障。
為了自己,也為了家人,面對癌症所帶來的全方位衝擊,你做好準備了嗎?


保險小常識:癌症期別定義由保險局統一制定。
資料來源:
(註1) 2015年癌症登記報告
(註2-3) 參考好險在這裡網站資料整理 (https://goodins.life/hai/21793/5pit-better-ins)
(註4) 義大醫院癌症支持治療專刊No.73
(註5)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106年死因統計報告
<--
0809-010-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