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新知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癌症治療最可怕的副作用 藥費付不起
【2017年6月19日/聯合報/羅真】
癌症治療發展迅速,病患活著便有希望取得新藥延命。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柯博升指出,併用不同療法、讓病人活得更久更好是癌症治療趨勢,但癌症新藥費用昂貴,以免疫療法為例,一位患者的治療費用可能高達四千五百萬元,這已是個人也是國家面臨的難題。

柯博升指出,標靶藥物和免疫療法開創癌症治療新紀元,但藥物造成經濟負擔,是所有國家面臨的難題。根據統計,民國100年癌症就醫人數52.8萬人、藥費達151.6億元,其中標靶藥物占42.5%;到了104年,癌症就醫人數為63.9萬人,藥費為224.8億元,標靶藥物占率突破五成,成長率達17.51。

化學治療針對癌細胞長得快的特性,早期癌症如淋巴癌,有機會透過化療全面殲滅癌細胞,但身體生長迅速的組織,如口腔黏膜或造血組織,也容易因化療而受到傷害。標靶藥物是針對個別癌症特性設計,有精準標的,對周圍組織傷害性較低。研究顯示,標靶藥物治療的反應率較傳統治療高,但對平均存活時間的延長,效果有限,

癌症免疫療法是近年最夯的話題。柯博升說,癌細胞通常會偽裝成正常細胞,逃過「免疫檢查點」,躲過免疫系統的攻擊,免疫療法透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讓免疫系統重新認識癌細胞。副作用為過敏、甲狀腺機能亢進或消失等免疫反應,出現時間因人而異,有人用藥八至十個月才出現不適症狀。

另一種免疫療法為細胞治療,方法是將體內細胞取出,經過處理讓使其對癌細胞的反應增強,再重新打回體內,「但過程必須有一定的品質管理。」柯博升認為,細胞免疫療法的相關規範仍待建置。

免疫療法對部分病人有效,一旦有效,甚至可多活10年以上。柯博升指出,並用治療讓病人有機會活得更久且更有品質,是未來趨勢。不過,免疫療法費用驚人,根據估計,2016年,全球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免疫療法占6%,花費162億元,到了2024年,占率可能達68%,花費429億元。
<--
0809-010-580
-->